進入5月,北韓在六天裏進行了兩次武器發射,進一步說就是短程飛彈的發射。5月4日北韓發射了多個飛行物,南韓方面認爲是新型戰術制導武器,北韓方面最後也確認是大口徑遠距火箭炮和「戰術制導武器」。美國方面的反應則頗令人玩味。第一次發射之後,國務卿龐畢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爲北韓並沒有發射彈道飛彈,川普在推特上的回應也是比較溫和的。5月9日,北韓發射了兩枚射程接近500公里的飛彈後,川普認爲,沒有誰對北韓的行爲感到開心,同時也認爲北韓沒有準備再進行談判。
在河內峯會失敗之後,朝核外交進入了一個分叉口,美朝關係正在進入一個新的輪迴。但是,與前幾次美朝之間就核問題進行的接觸不同的是,當下的美朝關係具備了明顯的「冷戰」邏輯。
如果將美朝關係視爲一種「冷戰」的重現,可能有些牽強,畢竟北韓和美國並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但不可否認的是,美朝關係具有鮮明的「冷戰」特性。第一,美朝之間的意識形態對壘是非常強烈的,可以說這種對立並沒有超越「冷戰」,美國作爲「冷戰」的贏家,並沒有改變自己,沒有像福山說的那樣「歷史終結」;北韓三代領導人的基本思想意識具有很強的連續性和傳承性。第二,美朝之間的對抗態勢並沒有改變,美韓軍事同盟的首要功能還是防範和制衡北韓,這一基本態勢並沒有隨著美朝首腦接觸而改變。第三,北韓依然孤立於世界經濟之外,雖然去年七屆三中全會已經做出了國家戰略重心的調整,但並不意味著北韓要融入到世界市場經濟體系之中。第四,至關重要的是,北韓事實上擁核,2017年11月進行的遠距飛彈發射,意味著美朝關係具有核威懾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