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

低通膨世界是如何「煉成的」?

沃爾夫:當今世界以超低實際和名義利率爲特點,實際上,早在金融危機之前,實際利率就在下降,世界處於總需求結構性疲弱的「長期停滯」。

如果我們要理解世界經濟今天所處的狀況和明天會走向哪裏,就需要梳理一下我們是如何走到這裏的。「這裏」指的是如今這個實際利率和名義利率超低、民粹主義政治大行其道以及對全球市場經濟充滿敵意的世界。最好的解釋是實際需求與全球信貸興衰之間的相互作用。至關重要的是,這種作用還沒有結束。

令人驚訝的是,在2009年之前,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從未以低於2%的短期利率向銀行發放貸款。雖然不低於2%,但利率已經足夠低了,可以應付拿破崙戰爭、兩次世界大戰和「經濟大蕭條」(Depression)。然而,十年來,英國央行的放貸利率接近於零。無獨有偶。美聯準(Fed)雖然成功將聯邦基金利率提高至2.5%,但過程極爲艱難。歐洲央行(ECB)的利率仍接近於零,日本央行(BoJ)也一樣。自1995年以來,日本央行的利率一直接近於零。然而,日本央行仍未能將通膨率推高至零以上多少。通膨疲弱不僅僅是日本的問題。其他地方的通膨也低得驚人(見圖表)。

您已閱讀22%(417字),剩餘78%(148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