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下如何推動東南亞電網互聯互通?

李毅、梁海明:通過與東南亞國家的電網互聯互通,中國可掌控電力結算權和打造「電力人民幣元」,實現政治和經濟雙豐收。

隨「一帶一路」沿線的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城市化進程發展迅速,電力需求在2014年至2025年期間將翻一番,期間至少需要1000億美元用於電力投資,以滿足東南亞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的動力需求。但是,受限於資金短缺和開發水準落後等因素,東南亞國家除新加坡、汶萊外,人均裝機、人均用電量都處於較低水準,尤其是年人均用電量基本都在 2000千瓦時/人以下。由於不少東南亞國家並無法確保電力供應穩定,令外國投資者對東南亞國家的電力短缺風險甚爲擔憂,投資的減少嚴重影響東南亞國家的經濟表現。

雖然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少外國電力企業,看準東南亞國家電力投資機遇,及爲解決東南亞國家的電力短缺問題,前往建設發電廠,但我們調研發現,在東南亞建電廠存有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是匯率風險。不少東南亞國家的貨幣貶值幅度非常大,例如緬甸,過去3年其貨幣一度貶值高達60%。由於機電工程和成套設備資金投入量大,資金回收週期長,一個發電項目一般要3至5年時間才能實現資金回籠,如果遭遇該國貨幣大幅度貶值的情況,不少東南亞國家在簽訂具體條款時,又往往傾向讓外國投資者承擔匯率損失的風險,令投資者的資金回籠乃至獲得回報的時間大幅延遲。在這種情況下,已讓不少外國投資者望而卻步。

您已閱讀15%(513字),剩餘85%(29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