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週在巴黎舉行的會晤上,歐盟(EU)最有權勢的三位領導人敦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開放中國受保護的國內市場,突顯中國作爲歐盟合作伙伴——以及競爭對手——的巨大重要性。習近平同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和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讓-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舉行會晤之前,歐洲領導人在上週的峯會上通過了一份對華「戰略展望」。這份檔案標誌着歐盟對華態度的轉折點。
歐盟的措辭直截了當。曾長期被歐盟視爲「戰略伙伴」的中國,首次被定義爲一個「推動替代治理模式的系統性競爭對手」以及「一個追求技術領導地位的經濟競爭對手」。歐洲政治領導人和企業都對中國市場限制准入、以及他們眼中中國國企在國內外的強勢、不公平做法感到不滿。
歐盟先前從未面臨處理與這樣一個國家的關係:雙邊的商貿關係至關重要,但這個國家的價值觀和行爲破壞了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而歐盟視自身爲這一秩序的支柱。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政府在國內越來越多實行壓制(例如其對待維吾爾族人的方式),對外變得更加好鬥(例如在南中國海填海造島)。歐盟領導人意識到,中國非但沒有走向、反而正在與歐洲所倡導的法治、言論自由、政治多元化、透明度和公平競爭理念漸行漸遠。
您已閱讀47%(572字),剩餘53%(6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