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波西米亞狂想曲》:「同志」因素的爭議

劉裘蒂:西方主串流媒體批評,該片爲了取悅所有受衆而故意淡化同性戀因素。但該片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戴著四項奧斯卡獎光環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將在中國藝術院線放映的新聞傳來,有朋友問我:這樣一部以雙/同性戀、因愛滋病去世的主角爲主題的傳記電影,爲何可以在中國拿到放映證?我笑著說:因爲需要刪減的部分只有一兩分鐘而已!

從目前報導看來,一般預測遭「砍」的情節包括吸毒和同性接吻的場景。我雖然沒有看過中國的刪減版,但是如果真如報導中所說的,刪剪大約兩分多鐘,由於同性戀的情節貫穿全片,很難完全刪除所有對於同性戀的直接或間接的指射。

《波西米亞狂想曲》的故事圍繞在皇后樂隊主唱佛萊迪•摩克瑞部分生平,扮演他的演員拉米•馬雷克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在頒獎典禮的獲獎致辭中說:「我們拍了一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同性戀者,一個移民,他理直氣壯地活出了自我。」 芒果TV在面向中國直播時,因將「同性戀者」隱諱翻譯成「特殊羣體」而引起了軒然大波。

您已閱讀5%(362字),剩餘95%(642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