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太陽面臨死亡,地球即將被膨脹的太陽大氣所淹沒,「流浪地球」計劃成爲了唯一的解決方案:修建上萬座行星發動機將地球推出太陽系運行軌道,前往距離地球最近、4.2光年的比鄰星,展開2500年的旅程。在冰封的地球,人類躲避在地下城市,一個中國的課堂裏,老師問同學什麼叫希望?「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逃課的韓朵朵和主人翁叛逆少年劉啓,本來只想離開地下城市到地表上去探險,卻一步一步地捲入了拯救人類的最後任務之中。
這就是根據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流浪地球》改編的電影開場。對中國人來說,《流浪地球》開啓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呼應了今年一月初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無疑地令人聯想起國際間正在進行的太空科技競賽。但是對於西方人來說,這部影片沒有變成太空版的《戰狼2》,也沒有成爲像美式中國菜的《長城》,從某種角度來講,它甚至可以是中國官方「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的具象化,我們要問:爲什麼看這部片子的外國人不感覺到威脅呢?
被不少美國觀衆追捧
您已閱讀10%(422字),剩餘90%(37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