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是一種自由主義幻想

沃爾夫:貨幣和金融活動依賴於信任,不能任由在加密貨幣世界中顯現的貪婪和狂熱來左右貨幣和金融領域的發展。

「行動敏捷,打破傳統」(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是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的著名座右銘。被打破的東西也包括對民主而言不可或缺的信任。與民主政治一樣,貨幣和金融活動也依賴於信任。這就是爲什麼,不能任由我們在加密貨幣世界中看到的貪婪和狂熱來左右貨幣和金融領域的發展。加密貨幣世界及其與更廣泛的數位幣世界的關係需要仔細評估。改變的確將會發生。但不能等著它去發生。

加密貨幣運動會拒絕這種改變,因爲就如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的魯裏埃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所說的,加密貨幣的根基在於無政府自由主義。許多矽谷創業者也抱有這種意識形態。他們並非徹底錯誤:政府可能會變成危險的怪物。但政府也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人類的終極保險機制。一個無政府狀態的世界將成爲匪徒鬥爭的天下。就如已故的曼瑟爾•奧爾森(Mancur Olson)在《權力與繁榮》(Power and Prosperity)中所說的,比起有許多匪徒,只有一個匪徒要好得多。奧爾森還補充稱,自由民主有助於馴服這個匪徒。政府的職能是提供必不可少的公共產品。貨幣就是一種典型的公共產品。這就是爲什麼在貨幣領域捨棄政府職能是一種空想。所謂的加密貨幣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

貨幣是價值儲藏手段、記賬單位和交換媒介。一種真正好的貨幣應該耐用、便攜、可分割、統一、供應量有限且被大眾接受。加密貨幣是否能達到這些要求?加密貨幣價格的大起大落表明,加密貨幣顯然不是價值儲藏手段,也不是好的記賬單位。加密貨幣也不是好的交換媒介,因爲守法公民和企業不願意持有這種因匿名性而適合罪犯、恐怖分子和洗錢者利用的資產。儘管某一種加密貨幣的供應量可能是有限的,但加密貨幣的總供應量是無限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截至2018年4月,有超過1500種加密貨幣。」從1500種增加到150萬種,也是一件同樣容易的事情。

您已閱讀37%(832字),剩餘63%(138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