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金融市場

太重要而不能倒:金融新聞的未來

本文是英國《金融時報》主編萊昂內爾•巴伯2018年11月22日在年度詹姆士•卡梅隆紀念講座上發表的演講全文。

本文是英國《金融時報》主編萊昂內爾•巴伯(Lionel Barber)的一篇演講稿,發表於2018年11月22日在倫敦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舉辦的年度詹姆士•卡梅隆紀念講座(James Cameron Memorial Lecture)。該講座是爲了紀念一位著名英國記者。

詹姆士•卡梅隆是一位語言大師,是他那一代最優秀的外國記者之一。我很榮幸能受邀以紀念他的名義發表這篇演講。唯一遺憾的是我的父親不在這裏享受這一時刻。

我父親弗蘭克•巴伯(Frank Barber)當年在《新聞紀事報》(News Chronicle)與詹姆士•卡梅隆共事,這是一份頁數不多、原則性很強的自由派傾向報紙,由吉百利(Cadbury)家族所有。弗蘭克是報導非洲事務的同行。他了解並欽佩卡梅隆的實地工作,他臥室的書架上就擺著卡梅隆所著的《出發點》(Point of Departure)。

您已閱讀5%(402字),剩餘95%(80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