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央行

中國央行創設CBS效用短期難顯現

蔡浩:本輪永續債發行和中國央行CBS的設立,與QE和「放水」都相差甚遠,本質上還是要疏通「寬信用」的管道。

2019年1月24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發佈公告,決定創設央行票據互換工具(Central Bank Bills Swap,CBS),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銀行發行的永續債從中國人民銀行換入央行票據。並將主題評級不低於AA級的銀行永續債納入央行政策工具(MLF、TMLF、SLF、再貸款等)的合格擔保品範圍。央行稱此舉是爲了提高銀行永續債的流動性,支持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

一時間,市場和媒體似乎都羣情振奮,有高呼央行放水者,甚至還有拋出中國版QE者。這些觀點當然並不靠譜,央行創設CBS,明顯是2018年12月25日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召開會議(研究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有關問題的)的後續工作推進。筆者想要說明的是,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央行此舉能起到的作用可能有限,技術上也需要監管政策的調整來配合。

中國銀行計劃於2018年1月25日發行第一期永續債,發行量不超400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中國銀行間市場首單商業銀行永續債的落地。央行在24號晚間發佈設立CBS的公告,某種程度上來看,也是爲首單銀行間永續債的發行護航。不過,從過程來看,似乎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截至25日晚間8點40分,發佈成功的訊息才由媒體公佈。

您已閱讀23%(525字),剩餘77%(17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