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

FT社評:印度央行面臨失去信譽的風險

印度總理莫迪已在政府中實現了高度集權,他顯然渴望對印度央行也擁有更大的控制權,但他必須小心行事。

印度政府想要印度央行(RBI)將更多資金轉移到政府金庫。許多人表示,這一要求是前任行長烏爾吉特•帕特爾(Urjit Patel)上月辭職的首要原因。

然而,這只是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與印度央行之間的多起摩擦之一。這一摩擦可能有損印度央行及印度經濟政策的信譽。央行與政府融洽地合作十分重要;印度央行在履行核心職能時保持可信的自主權也同樣至關重要。

除了從印度央行轉移資金的問題,印度政府還擔心印度央行正聽任經濟變得過於疲軟、通膨變得過低。隨著大選日益臨近,印度政府還希望印度央行鼓勵銀行(包括11家資本金不足的公共部門銀行)增加貸款,改善非銀行金融企業的流動性,並增加對小企業的信貸。然而,同樣有必要回想起的是,印度政府曾於2016年11月迫使印度央行推行廢除大額鈔票的政策。此舉引發軒然大波,且至今仍存爭議。

您已閱讀31%(366字),剩餘69%(81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