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尤其是2019年新年以後,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下行壓力加大,國際上對中國的擔憂集中爆發了出來。
英國《金融時報》分別發表「中國經濟放緩影響全球」的社評和報導,認爲其影響已經從資本市場擴展到實體經濟,「對全球的影響將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得多」;《華爾街日報》擔心,中國經濟急劇放緩不僅給中國消費者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而且還「可能加劇目前正在動盪的全球市場經濟低迷」;《紐約時報》也刊出「中國經濟會撞上『萬里長城』嗎?」的文章,在擔心中國會發生「多恩布希定律」所說的危機的「發生時又比你預想要快的多」的同時,還把它形容爲位元朗普和英國脫歐更可怕的事。就連蘋果公司的手機銷量下滑和下調業績預期,國際各主要奢侈品集團股價集體跳水,以及全球一些高檔品牌汽車銷量的銳減,也都紛紛歸之於中國經濟的成長減緩和需求下降。
來自世界銀行的一份新的報告中,世行下調了今明兩年的全球成長預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也是擔憂中國的經濟放緩並影響到全球的經濟成長。而國際權威的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更是斷言,2018中國經濟成長僅4.1%,中國經濟成長減緩的情形要比官方數據表述的嚴重得多。這家被視爲世界頂級經濟研究機構和企業會員制的組織甚至警告,面對外部的衝擊,中國的抵禦能力很脆弱。
您已閱讀8%(532字),剩餘92%(58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