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CPTPP

美國仍有可能重返TPP或加入CPTPP

範斯聰:美國重返TPP之路並未堵死,美日雙方存在彼此接近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較好的應對方式有兩種。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發展動向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TPP)的前身原本是智利、紐西蘭、新加坡、汶萊四個國家簽署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後因2011年美國正式加入並主導了該協定而被賦予了更多的經濟與戰略內涵,主要目的在於通過跨區域性的超大型自由貿易協定,書寫新一代世界貿易規則,而中國不在其內。不過,這個號稱的「21世紀的貿易協定」出現了某些變數。2017年,美國總統川普上臺第三天就簽署命令,宣佈美國正式退出TPP,成員國由12個變爲11個。具有戲劇性的是,被美國宣佈廢棄的TPP出現了新的苗頭。2018年4月3日,這位當選不久的總統,在美國退出以後,又聲稱要重新考慮加入TPP。然而,正當相關國家翹首以待之時,他卻在五天後發推文告知世界,TPP並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貿易協定,宣稱美國不打算加入TPP。

不過,TPP並未因此終結。2018年3月,日本在美國「退羣」後主動挑梁,降低原有協定藍本的門檻,與其餘10個成員國簽訂了不包括美國在內的「TPP minus」版,即「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CPTPP)。CPTPP是TPP的縮減版,已於2018年12月30日生效。總的來看,如果美國不退出,TPP12國至2030年可獲得每年4650億美元的貿易所得,而美國退出後,屆時CPTPP即11國每年的收入直線下降至120億美元。對美而言,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和彼得森國家貿易研究所估計,TPP可使得美GDP年增加0.15%-0.5%,2032年貿易量則可增加1.0%。

您已閱讀16%(647字),剩餘84%(34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