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針對科技公司的抵制情緒蔓延,市場擔心2019年將是Facebook和谷歌(Google)等大型科技公司終於要受到監管機構約束的元年。科技股波動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以下這種擔憂作出的反應:圍繞私隱、操縱選舉和反競爭行爲的醜聞層出不窮,將促使華盛頓或布魯塞爾方面出臺更嚴厲的規定。但政客們、特別是依賴於大型科技公司捐助競選資金的美國政客們,採取嚴厲措施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這要看你說的是哪個監管領域。在美國,對於大型科技公司真正讓人煩惱的地方,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存在分歧。自由派最擔心的是右翼操縱選舉的可能性。雖然一些州制定了有關政治廣告的披露規定,但國家層面對網路廣告實施更嚴格監管的努力卻停滯不前。與此同時,保守派人士表示,員工往往比較激進的科技平臺會採取對他們不利的演算法。但對於如何提高演算法的透明度,目前還沒有明確建議。
採取監管行動的時機相對成熟的兩個領域是私隱和反壟斷。兩個政治派別都認爲,大型科技公司完全置用戶私隱於不顧,幾乎每週都有數據洩露和濫用數據指控就是例證。關於那些最大的平臺型科技公司如何定義和收集數據,如何將數據出售給第三方,都是非常不透明的。與此同時,關於數據受損的用戶會面對什麼情況,缺乏嚴格的規定。目前,舉證責任由用戶自己承擔。
您已閱讀42%(525字),剩餘58%(7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