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佩克

歐佩克雄風不再

巴特勒:卡達決定退出歐佩克是認清了該組織已不復昔日雄風,通過限產來控制油價的舊方法已經失靈。

卡特爾可能非常強大,但它們通常含有自我毀滅的種子——原因往往是運用對市場的影響力超過了極限,招致了反彈。這就是用一句話概括的歐佩克(Opec)歷史。

2008年油價被推升至150美元,供需雙方都對高油價作出了回應。供應方面,頁岩革命使美國石油日產量增加了760萬桶,未來還將繼續增加。而與此同時,自2000年以來,能源效率的提高讓發達國家的石油日需求減少了440萬桶。

歐佩克陷入了困境。上週歐佩克在維也納的會議宣佈減少日產量120萬桶,促使油價小幅上漲。但即使是每桶63美元的價格,也意味著布倫特原油(Brent)自10月初以來下跌了26%。

您已閱讀21%(270字),剩餘79%(100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