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產業轉移的日本經驗:如何避免產業空心化

丁可: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在經濟高速成長結束之後,市場結構會迅速向頭部企業集中。避免大量中小企業破產,幫助其海外發展將成爲緩解重要手段。

歸根到底,要避免國際產業轉移對中國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持續不斷的產業升級纔是關鍵。

日本製造業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大規模國際產業轉移。1985年的廣場協議導致日元大幅升值,1990年代起中國擴大對外開放,以及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都在日本掀起了對外投資建廠的高潮。出人意料的是,大規模的產業轉移,並沒有造成國內製造業的空心化。相反,受益於產業轉移,日本製造獲得新的發展空間,在技術水平,勞動生產率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當前,因爲要素成本上升,環評力度加大,以及中美貿易戰爆發等因素,中國的傳統制造業面臨巨大壓力。日本的經驗,對於探討是否需要產業轉移,如何避免產業空心化等一系列問題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您已閱讀8%(304字),剩餘92%(344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