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外對話

「去毒」之路:紡織行業在中國的綠色挑戰

「中外對話」氣候傳播項目負責人武毅秀:紡織行業消除有毒化學品的行動在中國已進行了7年,成果如何?

21世紀的紡織業可謂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從2000年到2017年間,全球服裝年產量翻了一番,並在2014年產量首次超過了1000億件——相當於地球上的每個人都分攤到了14件單品。Zara、H&M、Nike和Adidas等品牌在全球迅速擴張,並帶動其身後的產業鏈快速發展。

作爲全球紡織服裝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中國在全球紡織業產業鏈上一直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隨著帶有「中國製造」標牌的紡織服裝產品被銷往世界各地,與生產這些產品相伴的汙染卻被留在了中國。

過去數年,中國紡織業的上下游正靜悄悄地開展一場「去毒」運動。這場運動的成果與困惑,顯示了中國作爲「世界工廠」在綠色產業升級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您已閱讀7%(297字),剩餘93%(366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是一家關注氣候變化與環境的非盈利機構,專注於分享全球經驗和知識,推動氣候變化科普和建設性對話。對話地球在歐洲、南亞、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17個國家有專業的編輯團隊,使用8種語言發佈氣候和環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