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貨幣政策傳導管道,信用抑制還是信用創造

吳金鐸: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管道可從三方面入手;當前中國貨幣政策面臨的不僅僅是傳導管道的問題,信貸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也應當被重視。

「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中國央行及國務院金融委今年多次提到的主題。關於貨幣政策的傳導管道,美聯準前主席伯南克及其合作者提出了信用傳導機制,並總結出信用傳導的兩個途徑:銀行貸款管道和資產負債表管道。

中國自1993年開始央行將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由傳統的貸款規模轉向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管理在中國貨幣政策調控中扮演重要角色。1998年中國央行取消信貸計劃,並在2018年取消M2增速目標,中國的貨幣政策框架逐漸由數量型目標走向價格型轉變。然而在以銀行間接融資爲核心的金融系統內,中國社融仍以貸款爲主,銀行體系在中國具有獨特的貨幣政策傳導功能。這意味著什麼?

從社融數據看中國的貨幣政策傳導管道

您已閱讀6%(299字),剩餘94%(46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