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旅遊業

馬蜂窩事件背後:無法突圍的同質競爭

傅蔚岡:馬蜂窩是否參與點評數據造假雖無定論,但公認的事實是,類似點評和遊記造假已形成了一個黑色產業鏈。

「在線旅遊市場蛋糕巨大,絕不是靠燒錢補貼就能獲得壟斷地位的,」呂剛表示,「螞蜂窩希望做的,是憑藉大數據優勢,一站式實現決策-交易-分享的閉環,站著把錢掙了!」這是兩年前螞蜂窩旅行網聯合創辦人、COO呂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時所作的表態,而這篇報導的名稱就是《從2000元起步到「站著掙錢」:螞蜂窩有啥「祕密武器」?》。從2018年2月份開始,螞蜂窩開始更名爲馬蜂窩。

兩年後馬蜂窩會以點評數據造假的方式來面對公衆的質疑,恐怕是呂剛料未及的事。近日,一個專注網路的公衆號「小聲比比」發了一篇名爲《估值175億的馬蜂窩 竟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的文章,一時間在網路上刷屏。根據該篇文章分析,馬蜂窩上有7454個抄襲賬號,合計從攜程、藝龍、美團、Agoda、Yelp上抄襲搬運了572萬條餐飲點評與1221萬條酒店點評,而馬蜂窩總共的點評數纔是2100條,這就意味著接近85%的點評是從App上搬運的。

兩個月前曾有訊息稱,馬蜂窩即將獲得3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估值將達到25億美元,如指控屬實,可預料的是估值將大打折扣,會被腰斬甚至更低。按照那篇刷屏文章的說法,「作爲一家主打用戶生產內容的旅遊網站,馬蜂窩的2100萬條『真實點評」』接近於核心資產。」針對這樣的指控,馬蜂窩聯合創辦人兼CEO陳罡在23日下午回應表示:「馬蜂窩已開始對相關問題進行整改,並重新梳理工作流程,堵住漏洞。但對相關表述中涉及大量明顯『抹黑』行爲,我們將交由法律判定。」

您已閱讀20%(625字),剩餘80%(24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