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總供給收縮須警惕「滯脹」風險

樊磊:如果因「穩成長」而總需求回落速度偏慢,可能需要警惕滯脹風險;中長期而言,中國仍需要推進結構性改革避免潛在經濟增速過快下行。

9月美國川普政府宣佈將對約2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關稅,隨後中國發改委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將加大基建投資補短板的力度。中國的資本市場對此反映強烈,相關板塊領漲市場。然而考慮到近期中國經濟似乎出現了新一輪總供給收縮、潛在經濟增速下行的苗頭,筆者以爲總需求管理政策可能還是需要順應潛在經濟增速下行的趨勢,接受更低的經濟成長水準。財政刺激雖有助於對沖外部需求下滑,有穩預期、防風險的積極作用但規模不宜過大,需警惕滯脹風險。

總需求成長顯著放緩

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相關的一些數據看,二季度中後期中國的消費需求可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一個突出的表現是5月份限額以上企業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速從4月份的7.8%大幅下滑到5.5%,一個月之間下滑了2.3%。從歷史數據上觀察,除了每年12月到次年1月由於統計等特殊因素導致的下滑之外,自2012年以來的所有數據中,今年5月的跌幅是最大的。雖然有評論認爲5月份限額以上企業消費品零售中的大幅下滑與汽車銷售不振有關,而汽車銷售可能因爲當時貿易談判、降低關稅的預期推遲了;但是結合此後幾個月份的數據來看,即使在降低關稅的措施落地之後,汽車銷售數據仍然持續萎靡不振,而整體社會消費品零售的同比成長也維持在5月下跌以後偏低的水準上。

您已閱讀19%(526字),剩餘81%(22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