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大數據

Data impels economists to leave their armchairs
數據給經濟學家帶來新工具


哈福德:三項新發展意味著,經濟學家們終於能夠對人們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事務進行細緻、實時和大規模的觀察。

If Hollywood is to be believed, every mad scientist who ever lived has a laboratory full of bubbling flasks, flashing consoles and glowing orbs. Science writer Philip Ball — who has visited countless research labs — tells me that reality is not so very different: the gear may be more subdued, but the gear is always there.

如果好萊塢可信,那麼古往今來每個科學家都有一個實驗室,裏面到處都是冒著泡的燒瓶、閃著燈的控制檯和發光的魔球。科學作家菲力普•鮑爾(Philip Ball)(他曾參觀過無數的科研實驗室)告訴我,現實情況大同小異:裝備可能沒那麼誇張,但總有裝備。

您已閱讀7%(444字),剩餘93%(631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臥底經濟學家

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是英國《金融時報》的經濟學專欄作家,他撰寫兩個欄目:《親愛的經濟學家》和 《臥底經濟學家》。他寫過一本暢銷書也叫做《臥底經濟學家》,這本書已經被翻譯爲16種語言,他現在正在寫這本書的續集。哈福德也是BBC的一檔節目《相信我,我是經濟學家》(Trust Me, I’m an Economist)的主持人。他同妻子及兩個孩子一起住在倫敦。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