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月下旬達到峯值以來,中國資產價格的表現一直明顯遜於全球其他地區。以本幣計算的股票市場與美國股市相比下跌了四分之一,公司債券違約衝擊著固定收益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跌了8%。顯然,這一定可以歸咎於一場具有中國特色的衝擊。
許多經濟學家聲稱,中國當局用完了解決由國內去槓桿和外部貿易戰引發的不斷上升的衰退風險的宏觀經濟工具。他們認爲,中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或許已經沒有了「彈藥」。然而,悲觀主義者先前在類似的情形下也擔心過,但中國一直應付得來。今明兩年,同樣的一幕可能再次成爲現實。
今年中國的熊市之所以極爲不正常,是因爲這並未伴隨整體經濟成長預期的任何下滑。實際上,隨著資產價格大跌,經濟學家們居然將他們對中國GDP增速的共識預測提升了約半個百分點。
您已閱讀17%(326字),剩餘83%(15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