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阿里巴巴

科技阿里背後的技術雄心

在中國,成功的商業公司朝技術方向轉型並不讓人感到意外,但轉型的背後,則是對公司能力的重大考驗。

2018年教師節當天,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宣佈自己的「傳承計劃」,他將於一年後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一職,教育和公益則將是他未來的關注方向。迴歸教育的馬雲第一件事,便是提議和推動阿里巴巴舉辦全球數學大賽,以推動數學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這也是阿里巴巴繼去年宣佈成立探索人類科技未來的實驗室達摩院之後,再一次展現出對基礎科學的巨大興趣。

馬雲在與世界知名數學家的會面當中,透露了他推動阿里巴巴進入基礎科學領域的初心。伴隨著高速發展,阿里巴巴已經從科技應用型企業轉向技術驅動的研究型企業,拓展新的商業邊界和重新定義未來社會形態將成爲企業關注的重點,基礎科學的原創性研究和創新理念將是接下來科技競爭的核心關鍵。在馬雲看來,歷時十年打造的阿里合夥人制度夯實了企業的現代治理結構,並解決了傳承發展問題,這時候他可以放心地把企業交給繼任者,自己去做一些對社會發展、對技術進步有更深層推動的事情。

在中國,成功的商業公司朝技術方向轉型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唯有擁抱科技和變化,才能帶來更大的商業想像力,激發更大的市場價值。但轉型的背後,則是對公司能力的重大考驗,科技實力並非朝夕之間就能夠獲得、也不是砸重金就能夠實現的。更加困難的是如何真正具備技術創新能力,而非僅僅是領先的跟隨者。阿里巴巴展現的技術雄心背後,究竟有多高的創新護城河?從商業基因到科技基因的迭代,阿里巴巴走到了哪一步?經歷了哪些困難和挑戰?基礎科學如何重塑「阿里大腦」,撐起馬雲的願景呢?

您已閱讀14%(614字),剩餘86%(371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