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財」之爭剛進入高潮似乎就偃旗息鼓,讓市場有些驚異之餘,又有些失望。這場爭論雖然上演的時間並不長,但卻是政策展望分析的極好樣本。總的來說,在政策決策者的心目中,去槓桿、穩成長、貿易戰,就像一個個在棋盤上不斷來來回回的棋子,想保住或者丟棄哪一個似乎都不合適,這也是眼下中國最爲棘手的政策難題。
7月13日,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一篇《當前形勢下財政政策大有可爲》一石激起千層浪,徐忠的主要觀點是,財政政策並未如年初設定的那樣寬鬆,同時財政部門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幫助深陷「去槓桿」之困的金融機構脫困,此外,地方債務不能一推了之,也不應該一刀切。
儘管一直以來市場多少對央行和財政部的「面和心不和」有所耳聞,但央行官員公開批評財政政策卻十分罕見,這也讓這次爭論顯得火藥味十足。稍微總結一下,央行的觀點是,貨幣政策已經開始轉向寬鬆,但號稱「第二央行」的財政部在經濟下行過程中並沒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反而採取了過多的「順週期」政策。文章發表後,財政部方面有若干學者進行了反擊,主要觀點是金融機構本身造成了很多金融風險。換句話說,金融機構要求財政部門紓困頗有些「賊喊捉賊」的意味,且財政收入取之於民,要對全民負責,不能想花就花。
您已閱讀19%(504字),剩餘81%(212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