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

FT社評:緬甸必須爲暴行付出代價

兩名調查洛興雅人屠殺事件的路透社記者被判刑是僞正義,代表了民主的倒退。國際社會重新向緬甸施加壓力刻不容緩。

瓦隆(Wa Lone)和覺梭(Kyaw Soe Oo)去年進行了細緻入微的調查,試圖查清緬甸若開邦(Rakhine)因丁村(Inn Din) 10名洛興雅人遭屠殺的先因後果。這是在軍隊封鎖該邦並啓動系統性恐嚇行動後發生的多場屠殺之一,軍隊的系統性恐嚇行動已把大多數穆斯林人口趕到孟加拉。路透社(Reuters)在其兩名記者被捕後發表的這份報告是史無前例的。該報告詳細記錄了軍方是如何蓄謀策劃、煽動暴力和殘忍施暴。報告中披露的情況促使聯合國(UN)的一個調查小組上週建議,應以種族滅絕罪對緬甸軍方領導人進行審判。

週一,仰光一家法院判處這兩名路透社記者七年監禁,就因爲他們以世間少有的勇氣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他們被裁定違反了殖民時代的「官方機密」法。但對兩人的指控和審判都是僞正義,爲的是恐嚇媒體,阻止人們繼續深究軍方對少數族裔羅興亞穆斯林的行動。一名警方證人甚至在法庭上承認,這兩人是被陷害的。警察給了這些記者一些檔案,然後他們就被逮捕了。

又一次,不公正的事情在緬甸事實上的政府領導人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主事期間發生了,而她默不作聲。在被解除軟禁後的幾年時間裏,這位諾貝兒和平獎得主從享譽全球迅速變得名譽掃地,這速度令人歎爲觀止。她沒有公開譴責軍方犯下的戰爭罪行,也沒有捍衛新聞自由和法治原則,這是對所有爲她獲釋而不懈奔走的朋友和盟友的背叛。

您已閱讀49%(582字),剩餘51%(61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