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環境

氣候在變,我們也在變

何麗:親歷今夏的熱浪,足以體會到氣候能夠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全球變暖對生活、文學或藝術意味著什麼?

大家都說,今年夏天非比尋常。不僅僅在政治上,也不僅是世界秩序從一場危機陷入另一場危機的事實。同樣至關重要的是天氣。

就在幾個月前,我搬到了倫敦,正好趕上一場巨大的熱浪。來自加利福尼亞的我驚訝地注意到,大家一開始都對陽光表示熱烈歡迎,在最慘淡的陽光下脫掉衣服。熱浪綜合症的高峯發生在7月下旬,當時英國廣播公司(BBC)熱心地發表了一篇題爲《防曬霜:用量及如何應對曬傷》(Sun cream: how much to use and what to do if you burn)的文章。

幾星期後,我意識到高溫天氣帶來的變化比曬傷更深刻。在熱浪和世界盃的影響下,英國人變得愉快、友好——簡直可以說是陽光心態了。「如果我們一年有四個月的陽光,」一位英國友人在一個溫暖的夜晚宣稱,「那將改變整個國民心態。」

您已閱讀20%(348字),剩餘80%(14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