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中國:歐美共同的心結

王鵬鯤:中國很難與歐盟結盟反對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因爲在遏制中國這個主題上,歐美的共識遠遠大於分歧。

2018年7月,歐美達成了名義上的「零關稅協議」,但雙方的貿易爭端並未解決。這是個模糊的承諾,歐洲人最關心的汽車業仍面臨高關稅威脅。歐盟列出的幾項妥協,包括承諾從美國進口更多的大豆和天然氣,都是就算沒有協議也是要發生的。因爲中美貿易戰提高了大豆關稅,使得中國轉向巴西進口更多大豆,相應的,世界其他國家包括歐洲便會從美國進口更多大豆。而挪威是歐洲天然氣的主要來源,隨著產量逐年減少,歐洲最終也需要美國天然氣的補充。

歐美貿易爭端是美國挑起的。川普需要向選民證明他遵守了競選承諾,他說要公平貿易,支持產業工人,說爲此不怕向全世界開戰,哪怕是盟友。選民對此十分買賬,支持率持續走高,川普在最近佛羅里達州集會上便受到支持者英雄般的禮遇。川普說歐洲必須降低產業補貼,在軍事上也要擴大支出,不能再依賴美國。但從政治的現實來說,歐洲不可能降低相關補貼,也很難擴大軍費開支。

歐美:遏制中國是共同利益

您已閱讀15%(393字),剩餘85%(21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