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WTO失靈的真正原因

羅德里克:問題並不出在不按西方規則出牌的中國身上,貿易規則應該認識到不同經濟模式各有其價值所在。

世界貿易體制該如何應對一個像中國這樣日益強大、並且明顯不按同樣規則參與全球化的大國?這是一個讓美國和歐洲的政策制定者夜不能寐的問題。這種焦急情緒在美國最爲高漲——美國的川普(Trump)政府指責中國進行經濟侵略,並以發起貿易戰作爲回應。人們可能並不贊同美國總統的策略,但在主流政策精英中,必須對中國在貿易和產業上的做法採取行動的看法相當普遍。

歐洲的論調比美國更溫和,但擔憂情緒是一樣的。歐盟(EU)貿易專員塞西莉亞•馬爾姆斯特倫(Cecilia Malmstrom)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時提出如下問題:我們該如何調和中國的國企模式與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公平之間的矛盾?

但美國和歐洲的政策制定者問了一個錯誤的問題。與其說問題出在中國的政策上,不如說問題出在世界貿易體制上。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及之後的每一份貿易協定——都建立在如下觀點的基礎之上:不同國家的經濟行爲最終將會趨同。但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中國的例子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更重要的是,本來就沒有充分理由認爲不同國家的經濟模式會趨同。無論中國做了什麼,世界貿易規則需要改變,以適應經濟的多樣性。

您已閱讀30%(479字),剩餘70%(11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