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民幣匯率

人民幣匯率的變與不變

程實、王宇哲:人民幣運行新狀態的特徵之一是:從中樞來看,受內、外均衡的共同作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樞已經上移,目前並未高估。

「海燕雙來歸畫棟。簾影無風,花影頻移動。」今年6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不到6.4快速貶至6.8以上,超出市場預期。我們認爲,當前的人民幣匯率變的是運行狀態,不變的是運行邏輯;變的是看待內外均衡的新視角,不變的是認識運行規律的方法論;變的是市場博弈的新風格,不變的是兩條底線的決定力。

年初以來,人民幣匯率運行軌跡的不斷變化不是匯率內生機制的調整,而是經濟環境變化所帶來的運行狀態轉換:1月至5月中旬,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總體升值;5月中旬至6月下旬,強勢美元所引發的其他貨幣貶值主導了人民幣走勢;6月下旬至7月底,內、外基本面發生相對變化帶動人民幣匯率中樞上移。在新的運行狀態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呈現出四個新特徵:運行中樞上移,高估基本消失;波動區間加大,匯率彈性進一步凸顯;市場與央行認識趨近,單向預期並未佔據主導;狀態穩定性隨匯率水準而變化,市場情緒在關鍵心理點位可能裂變。

匯率的本質是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其中樞由經濟體內、外均衡所共同決定,而匯率波動正是價格圍繞價值震盪的過程。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變爲以「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爲核心。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的運行由基本面內生驅動,有效匯率向反映內、外宏觀相對位置的合理均衡水準趨近。短期而言,人民幣匯率波動是市場與央行博弈的結果。

您已閱讀18%(556字),剩餘82%(25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