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點擔心工作穩定性的問題。我爲世界上最具全球視野的財經出版物撰寫全球商業專欄。我成長在一個移民家庭,有兩本護照,並曾在多個國家工作、生活。跨國界人羣說的就是我。然而,我發現自己越來越頻繁地質疑自由貿易和全球化企業的邏輯,尤其是在談到中國時。
這並不表示我支持川普或貿易戰。但美國總統說的對,中國已經改變了遊戲規則,而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雖然我們很多人多年前就不再認爲「隨著中國富裕起來,它將會逐漸變得自由」,但令我驚愕的是,那麼多國際商務人士仍故意無視在華經營的固有政治風險。例如,幾年前,我採訪了歐洲一家大型風電公司的執行長。當時該公司是中國首屈一指的風電企業。我問這位CEO,在未來一兩年,他們打算在市場有何舉動,他說:「我想我們會做得很好——我們期待在這個行業位列第四。」我大喫一驚。「第四?你爲什麼這樣認爲?」他說,因爲那是北京方面告訴他的。
真正的問題是爲什麼會有人認爲實情不是這樣?過去幾年,中國的政府控制越來越多,而不是更少。特別是在2008年危機之後,共產黨開始公開(這也可以理解)質疑新自由主義和金融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然而,即便歐美企業感到風雲變幻,他們仍然選擇在兩頭下注,試著左右逢源:一邊向本國政府抱怨中國竊取智慧財產,而當美國政府想就此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時,這些企業又拒絕在公開申訴中署名。在14億消費者市場上分一杯羹的可能性(即便只是短期的),實在誘人至極。季度業績,而非長期擔憂(更別提戰略或地緣政治方面的擔憂了),成了當下最主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