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企業併購

文化衝突爲何會影響企業併購的成敗?

福魯哈爾:研究發現,參與交易的企業之間若文化契合度不佳,會導致交易後股價低於平均股價,投資者回報遠低於預期。

關稅、貿易戰和日益興起的民族主義或許登上了頭條新聞,但這些絲毫未削弱全球併購的勢頭。今年迄今爲止已經宣佈了總值逾2.5兆美元的併購交易,如果繼續以這種速度進行下去,2018年的併購交易總額可能會超過2015年的5兆美元。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段寬鬆貨幣長週期的結束,而企業正在試圖從其股票價格中榨取最後一絲價值。一些大型交易,比如AT&T-時代華納(Time Warner)、迪士尼(Disney)-福克斯(Fox)、或CVS-安泰(Aetna),都是傳統公司試圖通過擴大規模與大型網路集團競爭。無論成功與否,人們需要記住的是,超過半數的併購交易會破壞股東價值。想想美國線上(AOL)-時代華納、貴格(Quaker)-斯納普(Snapple)、或戴姆勒(Daimler)-克萊斯勒(Chrysler)的警示吧。

併購交易得以成功(而非失敗)的條件是什麼?在很大程度上,這需要具備良好的文化契合度。當然,企業文化建立在很多事情上:公司成立時所在的國家、它所需要的人才類型、它所在的行業等等。但這一切都可以歸類爲兩方面:文化是「緊」還是「松」?

您已閱讀24%(472字),剩餘76%(15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