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近期的貶值暴露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內部的關鍵脆弱性,而此時它正面臨與美國的貿易緊張不斷升級的局勢。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6月創下史上最大單月跌幅,本週頭兩天繼續下跌,週三有所恢復。雖然自6月初以來累計下跌3.4%還算不上崩盤,但這已經偏離了人民幣一貫的形象,它經常被視爲亞洲和其他新興市場的「穩定之錨」。
當北京方面評估各種支撐人民幣的選項時,它會發現自己在三個重要方面陷於兩難處境。如果中國人民銀行(PBoC)大力干預匯市,出售其美元儲備,買入人民幣,那麼其外匯儲備(在5月份達到3.11兆美元)可能會很快「燒穿」3兆美元心理大關。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可能會喚醒人們對2015年的記憶,當時資本外流形成了一股洪流。
第二種選擇是,北京方面可以提高利率,從而提高人民幣相對於美元的吸引力。鑑於今年以來美國和中國債券收益率的趨同幫助推動了資本外流,這確實有可能起到支撐人民幣的作用。但此舉的風險在於,就在跨太平洋貿易戰剛開始造成衝擊之際,它可能削弱本就在放緩的中國經濟。
您已閱讀40%(433字),剩餘60%(65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