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金融視角下的區塊鏈產業

黃張凱:區塊鏈產業如此新穎,發展如此迅速,當前外部監管、內部治理和基礎定價嚴重落後。率先解決這些問題的機構或者國家,將佔據優勢。

讓我們從一個故事開始:一位船長,想出海尋找傳說中的金銀島,苦於缺乏資金。他該如何融資呢?人類最古老的融資方法是債務融資,還本還息。由於無論發生什麼,債權人的獲得有一個固定的上限:本金加利息,因此債務是固定收益產品。然而,對於征戰大洋這樣的高風險經濟活動而言,投資活動虧損的可能性很大,固定收益無法覆蓋風險成本。那麼,是否可以通過提高債務的利息水準呢來吸引投資者呢?遺憾的是,一旦利息過高,將會產生嚴重的逆向選擇問題:一個願意接受百分之百利息水準的融資者,更有可能是一個準備拿錢跑路的騙子,而不是信心滿滿的船長。因此,債務融資和高風險投資活動不匹配。從大航海時代開始,資本主義出現了一個革命性的融資方式和相應的企業形式:股權融資和有限責任公司。對於股權融資者而言,並沒有對投資者承諾固定回報,甚至也不承諾回本。投資者在放棄對本金的索取權的同時,獲得的回報是按股權比例分成。由此可見,股權融資更適合風險較高的項目。今天我們對股權融資已經習以爲常,但是在四五百年前,融資可以不還本這個概念是如此的石破天驚,因此開辦公司是一種特權,需要皇室授權。

接下來的問題是:當船長拿到了不用還本的資金,投資者們如何監督他?這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問題。我們以1600年成立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爲例:該公司有216個發起人(股東),由業主大會(Court of Proprietors)和董事會(Court of Directors)治理。業主大會由那些有投票權的股東組成,有融資決定權和董事選舉權。董事會負責公司的運營,推選總督,向業主大會彙報,同時公司運營政策的制定需要得到業主大會的批准。這個公司治理的框架被現代上市公司沿用至今,力圖確保公司運營不偏離投資人的利益。

由此可見:融資方式必須匹配投資活動的風險,匹配相應的經濟活動組織形式,對企業家產生合適的激勵和監督。這是公司金融中的機制設計問題。

您已閱讀22%(785字),剩餘78%(28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