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A股

A股加入MSCI,必須掌握「指數增減效應」

夏春:234隻A股被納入到了MSCI新興市場指數,實際上這種「事件驅動」對大盤指數層面的分析意義很小,甚至說結論都可以猜到。

近期最吸引大家眼球的重磅訊息就是,有234隻A股被納入到了MSCI新興市場指數,即將在6月1日正式生效。現在大家看到的各大券商發佈的分析報告幾乎千篇一律,都是分析A股會在大盤指數層面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採取的方法也幾乎無一例外是研究過去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股票被MSCI或者別的各類指數納入後,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大盤指數是上漲還是下跌,實際上這種「事件驅動」對大盤指數層面的分析意義很小,甚至說結論都可以猜到。指數納入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一開始納入的股票數量不會很多,234隻股票相對3500多隻A股來說數量太少,對大盤的影響是有限的。事實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都顯示,部分個股被納入指數,對大盤的影響不大。

相反,搞清楚被納入指數的234隻股票價格在短期和長期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對大家的投資幫助更大。另外別忘了,目前在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許多已經被納入到了MSCI各類指數當中。特別是,指數編制公司通常會在每個季度對個股重新評估,做出增減的決定,把一些表現差的公司剔除,同時用新的公司股票代替。而每次這樣的調整會對受到影響的個股價格產生衝擊,這種「指數增減」都意味著可投資的機會。

拿最近一個大家熱烈討論的例子來說,聯想集團在香港上市, 在2000年被納入到恆生指數,2006年被剔除,2013年又被納入,但隨後股價從高點下跌接近60%,所以恆生指數在今年5月4日宣佈,將在一個月後把聯想集團再次剔除,取而代之的是股價表現優異的,來自河北的石藥集團。有趣的是,石藥集團最大的股東,正是聯想集團。

您已閱讀15%(643字),剩餘85%(366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