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斷三年之久的中日韓首腦峯會即將於5月9日重啓。闊別已久的中日韓峯會機制能否迴歸正軌?三國間磋商機制能否爲東北亞局勢的穩定找到新的「打開方式」?作者提供的解讀角度來自兩個方面:朝核問題,以及對於雙邊關係的重構和修復。
朝核問題:難以找到突破口
此次中日韓峯會的日程設定似乎有「生不逢時」之感。事實上,2015年10月的上一屆三國首腦峯會之後,三國早在2016年就已經開始籌備本屆首腦會談的日期及相關事宜。日本作爲輪值主席國,急於藉助三國峯會機制實現李克強總理的訪日之行,從而實現中日關係的重回正軌。平心而論,日本對於促成中日韓首腦會談重回正軌的外交努力不可謂不積極。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南韓國內因爲「世越號」事件,引發出「滾雪球」般的政壇崩塌,從而一發不可收拾,直至朴槿惠被彈劾、新任文政府上臺,一併夾雜著中韓之間的「薩德」衝突,導致本應在2016年獲2017年間實現的中日韓首腦會談一拖再拖至今日。而會議日期恰逢4月底的南北會談以及5月下旬即將到來的朝美首腦會談之間。這樣的政治外交日程安排,雖然在作者看來,更像是一個偶然和巧合而並非有意爲之,但不管怎樣,「三國關係的重建與合作」這一主題顯然是被半島局勢搶去了頭條。
您已閱讀17%(506字),剩餘83%(24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