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臺灣

北京最新「惠臺」政策能否搶佔臺灣人心?

吳明德:國臺辦近期發佈「惠臺31條」,臺灣輿論普遍認爲將對臺灣人才產生強大的吸力。但如此簡單反應,顯然忽略臺灣本身的經濟困境。

臺灣紀錄片導演李惠仁與呂培苓的最新作品「並:控制」,上週在臺北舉行特映會。片中記錄了近年來臺港受中國大陸政治干預的關鍵事件,熟悉兩岸三地新聞的朋友,可以把這個片子看作是一個簡單的疏理,但對中國大陸認識不深的臺灣朋友,「並:控制」宛如一記深刻的提醒,也正好回應了中國大陸近期出臺的「惠臺31條」,在未來對臺灣可能引發的效應。

2月28日,選在臺灣紀念228之際,中國國臺辦發佈《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推出31項措施降低臺灣人在中國大陸工作及經商限制,又被民間稱爲「惠臺31條」,打破民進黨執政以來,兩岸互動的僵局。

這不是中國大陸第一次使用經濟手段對臺進行統戰。按照新經濟自由主義的邏輯,中國大陸深信,經濟能作爲兩岸關係的槓桿。但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成效並不如預期。

您已閱讀15%(339字),剩餘85%(189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