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經濟發展新動力

自動結賬機器能否提高生產率?

自動結賬機不會提高實際生產率,不僅如此,整個社會的經濟福祉還會因我們顧客要費力操作尚不完善的新機器而下降。

在最近的一個會議上,我聽到一家連鎖超市的執行長自豪地宣稱,安裝自動結賬機提高了公司的生產率。這個說法當然是錯誤的。這些機器用顧客掃描和裝袋的無償勞動取代了傳統的結賬設備——以及它們花錢聘請的收銀員。如果計算該公司員工每小時爲公司帶來的收入,這個數字肯定會增加。實際的生產率卻不會上升。整個社會的經濟福祉還會因我們顧客要費力操作尚不完善的新機器而下降。

這引出瞭如下問題:什麼纔算真正的生產率成長?上世紀90年代,零售業在生產率方面取得了重大進步,這主要得益於物流領域使用了新的資訊和通信技術。或許自動化在將商品運送至超市方面還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但是就將食品雜貨放進顧客的購物袋的實際過程而言,更高的生產率會是什麼樣子的?

答案很可能蘊含在亞馬遜(Amazon)的實驗性門店Amazon Go中。顧客把他們想要的東西放在袋子裏,然後走過閘機。門店裏大量時刻看著顧客的攝影機和演算法幫助顧客結算賬單。完全沒有結帳過程。

您已閱讀31%(407字),剩餘69%(88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