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高階視點

訪陳志武:中國式金融監管、資本流動與國企混改

香港大學教授陳志武在《高階視點》欄目中談及國企混改時表示,這是中國政府讓國有企業掌控更多財富的新方式,但以犧牲私企獲取資本的管道爲代價。

【編者按】2018年,中國的金融業改革大幕即將拉起,官方聲音也一再確認該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在新形勢下,政府會如何防範系統性的金融風險?主管部門是否會從應對型監管,轉向更爲主動的監管方式?一旦政府放鬆資本管制,人民幣又會呈現何種走勢?以這些問題爲線索,英國《金融時報》首席國際金融記者桑曉霓(Henny Sender)與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展開了一次對話。這位華裔經濟學家最初從一個湖南的小山村走出來,上世紀80年代被耶魯大學全額獎學金錄取。在加入港大之前的18年間,陳志武一直擔任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並在中美兩國多個頂尖高等院校授課,是近年來倍受中國企業家羣體推崇的學者之一。以下爲本期《高階視點》影片訪談的部分文字選編,以饗讀者。

桑曉霓:陳志武教授,感謝你接受FT中文網的採訪。

陳志武:不客氣。

您已閱讀15%(361字),剩餘85%(21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