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萬達

萬達的「混改」

鄭志剛:當媒體關注萬達如何在「新零售」競爭中「選邊站隊」,以及它是否將「徹底退出房地產」時,我看到的卻是一場別樣的「混改」。

2018年1月29日,萬達商業與蘇寧、京東、騰訊和融創等投資者簽訂戰略投資協議,聯手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消費」。當一些媒體關注萬達是否在網路巨擘「新零售」的競爭中「選邊站隊」,而另一些媒體關注萬達是否將「徹底退出房地產」時,我卻看到的是萬達這一民企所進行的別樣「混改」。

一些讀者一定驚詫於本文的題目將「混改」和萬達聯繫在一起,因爲長期以來被簡稱「混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被認爲只是國企的事。作爲新一輪國企改革的突破口,今天混改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爲「國企改革」的「代名詞」。它不僅頻繁出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國資管理部門和國企日常的文山會海和連篇累牘中,而且成爲高校研究機構智庫衆多學者專家在研究報告和政策建議中濫觴的關鍵詞。

被包裝、甚至神化的「混改」的實質其實就是如今萬達商業從事的「引入戰略投資者」,只不過混改更多強調的是引入民企背景的戰略投資者。應該說在國企改革四十年中的絕大多數時間,引入戰略投資者始終是國企改革的重心。我們時而強調股份制改造實現的資本社會化(例如,以「靚女先嫁」完成的部分國有企業上市),時而專注職工股份合作制的企業內部範圍內的資本社會化(例如,一段時期曾十分流行的「職工股份合作制」)。今天如火如荼進行中的國企混改又可以從民企萬達的別樣「混改」中學習到什麼呢?

您已閱讀23%(543字),剩餘77%(18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公司治理新視野

鄭志剛,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他兼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獨立董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成員、北京國有資產法治研究會副會長,以及太平石化金融租賃、泰康資產等多家公司獨立董事。著有《好公司都是設計出來的》《成爲董事長—鄭志剛公司治理通識課》《分散股權時代的中國公司治理:理論與證據》《國企混改的理論、路徑和模式》等著作。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