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GDP

我們的使命並非推動GDP不斷成長

皮林:GDP只是製造業時代發明的一個主要統計實物生產的指標。如果GDP成長真的已經見頂,那又怎樣?

眼下市場情緒高漲、各種對世界經濟成長狀況的預測都很樂觀,但世界銀行(World Bank)一反常態地發出了警告。當然,按照國內生產毛額(GDP)衡量,預計地球成長率將在一個成長遠超預期的2017年之後於2018年達到3.1%。但這可能只是「短期的上漲」。人口結構、生產率下降、投資放緩以及產出缺口縮小可能會使GDP成長在未來幾年難以爲繼。未來地球的成長可能低於當前水準。總之,我們可能迎來「GDP見頂」的時代。

雖然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經濟學說法,但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一堆廢話。好像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的使命就是推動GDP不斷成長,因爲其他行星上的外星人正在跟我們比賽誰的GDP更高似的。雖然在伴隨該報告的熱議中也有一些聲音稱,成長的目的是「消除世界各地的貧困」,但總體給人的感覺是,我們在暗暗地參與一場競賽,這場競賽的終極目標就是儘可能快地成長。

世界銀行表示,到2020年,預計發達經濟體的成長率將從去年的2.3%放緩至1.7%。與此同時,英國《金融時報》的相關報導稱:「作爲一個整體在去年成長4.3%的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也有可能已經達到增速上限,對全球成長的貢獻下降。」

您已閱讀45%(485字),剩餘55%(6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