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債市

發達國家國債拋售的背後

蔡浩:美、德、日等發達國家國債收益率接連攀升,除了投資者對全球通膨升溫的擔憂之外,更主要的還是對全球流動性收緊一致性預期的確立。

【編者按】今年以來,債市的調整深度已經超過2013年去槓桿(6月開始)所引發的債市調整,未來中國債市將走向何方?爲此,FT中文網推出「去槓桿下債市觀察」系列文章,也歡迎廣大讀者參與討論和交流。本文是該系列文章第八篇。編輯事宜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新年伊始,繼中國國債於2017年正式步入熊市之後,美、德、日等發達國家債券市場也開始出現了此種跡象,國債接連遭遇拋售,債券收益率接連攀升。截至1月10日,10年期美國國債債收益率一度創下9個月新高,10年德國國債創6個月新高,10年日本國債則達到5個月來最高水準。在這背後,除了國際投資者對全球通膨升溫的擔憂之外,更主要的恐怕還是對全球流動性收緊一致性預期的確立。

北京時間週四夜間,10年期美國債收益率一度逼近2.6%,爲2017年三月份以來的最高水準,較2017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收益率上升近20bp。而就在前一天,有「債券之王」之稱的比爾•葛洛斯公開宣稱,持續了近30年的債券牛市即將結束,債券熊市基本得到確認,其已經開始做空美國債。

您已閱讀22%(457字),剩餘78%(16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