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2018:中國中產焦慮上半場

徐瑾 :如果說創業是過去的流行詞,焦慮則日益成爲新共識。2018年,中國中產們將會更加焦慮,多年後,他們會明白,耽於焦慮也是一種幸運。

身邊有兩位朋友,都是年輕有爲,可稱爲同輩中的人才,在各自的領域都是拔尖。一位已經財務自由,雖然有能力去全世界,但並不妨礙她堅定留在中國,目標是成爲中國的索羅斯;另一位則從早年的媒體人轉行移民行業,雖然肉身在國內,口號卻是「早發財早移民」或者「早移民早發財」。

中國還是美國?肉身與靈魂的回答並不一致,各人的選擇也有不同,但卻都體現了這個時代的中產的典型特質(雖然他們或許認爲自己已經不屬於一般城市中產),其選擇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這個時代的中心思想:無論他們對於中國前景看多還是看衰,他們仍舊相信自己能夠從這個仍舊在高速成長的經濟體中尋找到更多商業機會,雖然他們也情不自禁地焦慮著。

如果說創業是過去的流行詞,焦慮則日益成爲新共識。對於未來財富成長的不確定感以及階層歸屬的不安定感,使得焦慮已經是成爲中產朋友圈的高頻詞。撩撥著這類情緒的,無論是雞湯還是說教,閱讀量動輒十萬+,而十萬+又刺激著更多的人去追尋新的焦慮素材;消費焦慮成爲新的產業鏈,集體焦慮也在這樣的氛圍中加速升級。

您已閱讀19%(436字),剩餘81%(18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徐瑾經濟人

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FT中文網經濟主編,經濟人讀書會創辦人。 徐瑾近年出版《貨幣簡史》《徐瑾經濟學思維課》等書,連續入選「最受金融人喜愛的十本財經書籍」;《白銀帝國》由耶魯大學出版社推出英文版,獲《華爾街日報》《亞洲書評》等權威媒體好評推薦。 WeChat公衆號:重要的是經濟 讀者WeChat號:xujin2023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