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路金融

迴歸中國網路金融的初心

胡一天:中國網貸平臺快速圈錢擴張、赴美上市套現,這只是表象。要解決背後代表的經濟兩極分化,必須導正「利益私有化、成本社會化」。

在人類金融史的發展進程中,信貸出現早於貨幣,可說是最淵遠流長的金融創新。無息貸款源自於親友之間的扶持接濟,本質上是一種慈善捐助行爲;有息貸款源自於促進工商的以物易物:向鄰居借種子或借鏟子之類的行爲,帶有生產目的與經濟效益的預期,以及承擔風險與機會成本的對價。

人類史上何時借出第一筆有息貸款,雖然無法考證,但利息是否與某種生產關係掛勾,利息高低是否符合某種道德倫理標準,以及借貸雙方的資訊不對稱是否被濫用,一直是人類社會試圖以法律與科技來協調解決的問題。高利貸與地下金融,即使到了金融網路的時代,仍是文明社會光明形象的陰影。循此脈絡,分析中國網路信貸平臺趣店在美國上市後,因為創辦人羅敏失言而導致股價暴跌的現象,可以看出全球投資人在超低利率環境中的幽微心理與中國經濟持續轉型的結構困局 。

QE後的高風險樂園

您已閱讀11%(354字),剩餘89%(28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