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川普

川普時代有可能演變爲一場永續性危機

拉赫曼:美國仍有空間容納位元朗普主義更激進的主張。史蒂夫•班農式的民族主義有能力發展成一場位元朗普總統任期更持久的運動。

在嘗試理解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的總統任期時,莎士比亞(Shakespeare)戲劇作品《麥克白》(Macbeth)中的一句話不停地閃現在我的腦海中:「人生如癡人說夢,充滿著喧譁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這句話有一天有可能成爲川普白宮歲月再合適不過的悼文嗎?在美國傳統權力掮客(共和黨人、民主黨人都包括在內)之中,一定存在一種深切的渴望,即相信川普時代只是一段最終可能「毫無意義」的暫時失常。

在最近對美國建制派堡壘——包括華爾街、華盛頓以及哈佛大學(Harvard)甘迺迪政府學院(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的走訪中,我看到的是一種謹慎樂觀的態度,即川普現象可以被遏制,同時不會對美國造成永久性傷害。樂觀的理由很有趣,但我認爲現在樂觀還爲時過早。

持樂觀態度的人士指出,早先對於川普將旋即破壞美國民主的擔憂已經消退。川普的行爲仍反覆無常,且常常令人錯愕,但看起來不像是一個要顛覆民主制度的前後連貫的計劃。正如曼哈頓一家媒體所言:「川普缺乏成爲法西斯獨裁者的那種自律。」這句話一半帶著慶幸一半帶著輕蔑。

您已閱讀26%(483字),剩餘74%(139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狄恩•拉赫曼

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要負責撰寫關於美國對外政策、歐盟事務、能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的報導。他經常參與會議、學術和商業活動,並作爲評論人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中。他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