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來了又去,但有些政客就是無法離開舞臺。「一些人希望我也消失,」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寫道,「但我還在這。」希拉里爲期3個月的全球籤售之旅就是在試圖東山再起。但她對2016年總統大選經歷的「剖析之旅」,只會加深民主黨的務實派和那些試圖把民主黨重新打造爲歐洲式社會主義政黨的人之間的分歧。希拉里對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我們不是已經看過這場戲了嗎?
沒錯,但這是第二季。共和黨內戰這場戲也已進入第二階段——共和黨本土主義民粹主義者對建制派,前者以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前首席戰略師史蒂夫•班農(StephenBannon)爲首,後者的首要議程是減稅。已經選邊站的人們可能會問,川普站住哪一邊。他們永遠不會找到答案的。有時川普會賞另類右翼一塊糖。有時他又會站在代表商界利益的共和黨人立場上說話。事實上,川普自成一派。那些想知道川普的核心哲學的人,還不如先去研究百慕達三角(Bermuda Triangle)。
曾幾何時,美國有兩個正常運轉的政黨。這種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我現在可以數出四個政黨。由於川普不固定屬於其中任何一個,這個數字已暫時升爲五。在去年初選時,右翼民粹主義候選人川普和左翼民粹主義候選人桑德斯總共拿下了超過一半的選票。如果把選票轉化爲席位,美國兩大傳統政黨會成爲少數黨派。情況會更像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領導的法國——如今戴高樂主義派(Gaullist)和社會黨(Socialist)被撇在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