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銀行業

巨量存單的產生原因及政策應對

何文忠:在短期,如果天量存單到期引起結構性資金緊缺,央行應適度干預,在長期則需要宏觀調控和制度設計介入。

9月同業存單到期2.33兆人民幣,是同業存單發行以來的最高值,比次高值1.63兆高出近40%,巨大的到期量引起了市場的普遍擔憂。

從結構上看,9月份存單到期的主力是6月份發行的三個月存單,規模達到9636億,佔全部到期量的40%以上。排名靠前的主要是興業銀行、廣發銀行、民生銀行。

一種解釋是,天量存單到期是由於同業存單和同業存款發生了替代,商業銀行用同業存單替換成了同業存款,所以造成了三個月存單的密集發行。但替代應該是各期限的全面替代,6月份存單發行量爲3.7兆,比去年同期僅高出1千億,從絕對量上沒有看出兩者的此消彼長關係,因而業務類型替代很難解釋單一期限存單的密集發行。

您已閱讀18%(290字),剩餘82%(12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