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以建設通州「行政中心」和整治「拆牆打洞」等城市改造運動爲代表,中國首都北京近年來逐漸成爲當前領導層表達社會改造理念的試驗田和樣板間。這一系列措施的成敗必將成爲各地方政府參考和借鑑的標杆。FT中文網推出「北京的無奈」系列文章,梳理分析箇中利益糾葛與得失。本文爲該系列文章第三篇。
西宸原著與玉璞家園之間的圍牆紛爭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8月底,北京市住建委要求開發商必須在9月1日之前拆除。然而,時至今日圍牆仍然佇立,雙方業主之間的爭競則悄然升級。在「北京的無奈」系列文章中,我們繼續關注這一典型案例的發展,並試圖探究圍牆之爭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事實上,如果不承認事實上存在的階層差異,甚至試圖去抹平它,那麼分區隔牆只是開始,類似的管理窘境還會在其他領域不斷浮現。
9月6日,西宸原著和玉璞家園之間的小區圍欄仍在原處,只是被一層藍色的施工圍布包裹。限價房業主從市住建委獲得的「9月1日之前必須拆除」的階段性勝利並沒有變成現實,而商品房業主的反擊已經開始。(前情詳見《「北京的無奈」系列之一:「均貧卡」空降北京小區?》)
您已閱讀13%(458字),剩餘87%(29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