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

警惕經濟學界對女性的歧視

科伊爾:對女性的歧視深深地嵌入了經濟學的文化和規範,如果男經濟學家對此無動於衷,他們就將是歧視的同謀。

對大多數人來說,經濟學家是在報紙上或電視上接受採訪的傢伙,時不時拋出各種首字母縮略詞,說著0.3%這個、10%那個的套話。他們通常是男性,很少注重自己的外表,不知爲什麼總是信心滿滿,而且有點乏味。

這批人其實可能是粗俗的厭女症患者嗎?美國大學生Alice Wu的一篇研究論文最近因爲經濟學家賈斯廷•沃爾弗斯(Justin Wolfers)的援引而受到廣泛關注,這篇文章分析了研究生們喜歡的在線論壇「經濟學就業市場傳聞」(Economics Job Market Rumors, EJMR)上用戶最常用來形容男人和女人的辭彙。用於描述女性的話語往往帶有性色彩和貶義。而用於描述男性的辭彙主要跟工作相關——除了「同性戀」和「同志」以外。

EJMR論壇以聚集了大量討人厭的噴子而聞名。對這一最新研究的建議之一是不理睬這種行爲,因爲嚴肅的人不會真的拿它當回事,每當女性在網上遭遇語言暴力或與性有關的辱罵時,往往會收到這一建議。網路文化確實普遍存在厭女症噴子的問題,例如最近劍橋大學(Cambridge)古典學者瑪麗•比爾德(Mary Beard)因身爲女性竟敢十分了解羅馬時期的不列顛而遭到攻擊。但除了建議女性閉嘴忍受侮辱的諷刺意味以外,該問題不應被經濟學界忽視,它遠不止是某個研究生論壇上的一個骯髒角落。

您已閱讀33%(547字),剩餘67%(11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