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

短線觀點:寬鬆貨幣拉低港元匯率

港元近來的下挫是多年寬鬆貨幣政策的一個副作用。目前的問題在於,香港金融管理局將如何捍衛聯繫匯率制度。

那是1983年10月的一個週六,香港一位年輕的經紀人正在工作,這時他的老闆衝了過來,大喊著叫所有人買入港元。那時的香港,訊息傳播得很快。幾小時內,當局便宣佈把港元跟美元掛鉤,這讓港元持有者獲得了可觀收益。自那以來,港元走軟通常都跟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關係引發的擔憂有關。但眼下,港元匯率已接近10年來最低點,而背後的原因並非這座城市的未來。

週一港元匯率跌破1美元兌7.82港元,10年來只有3次跌破這一關口。港元的下挫是多年寬鬆貨幣政策的一個副作用。香港處於一種獨特狀態:利率政策跟美國掛鉤、但前景跟中國內地掛鉤。過去10年,這兩個因素產生了一次繁榮和幾次泡沫。香港變成全球最貴房地產市場——停車場賣到30億美元——只是低息資金所帶來後果的一個例子。

隨著中國成長放緩和美國利率升高,這在理論上本應把香港置於進退兩難的境地。但這種情況並未發生,原因在於資金是如此充裕,銀行還不必跟著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一起追隨美國加息。中國內地人樂於將資金存放在香港,這更是擴充了香港的資金池。週一,美國和香港的3月期利率之差創下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衝擊波以來的最高值,美國比香港高出55.7個基點。

您已閱讀66%(511字),剩餘34%(2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