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

阿里和騰訊開啓「新贏家通喫時代」

桑曉霓:如今,兩家中國網路巨擘所擁有的市場能量,只有上世紀90年代的微軟可以勉強與之相比。

一年多前,科學家王俊離開全球最大基因組學研發機構之一華大基因,去深圳創辦了生物科技公司碳雲智慧科技。那時,中國的很多早期投資者都在競相爲王俊提供資金,領頭的是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的沈南鵬,沈可以說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風險資本投資者。但最終,王俊決定接受由騰訊領投的資金。

王俊說,當時之所以決定接受騰訊的資金,一部分原因是收到的上億美元資金意味著新公司的估值達到10億美元;另一部分原因是騰訊WeChat平臺的威力,WeChat上8億用戶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潛在的客戶或者數據源。(截止2017年一季度,WeChat全球月活用戶已達9.38億,編者注)

和王俊的經歷相似,香港投資公司太盟投資集團的單偉建之所以讓騰訊入股其非常賺錢的音樂串流媒體業務,正是因爲他知道,當音樂版權到期續簽的時候,騰訊可以輕易給出比他更高的價碼。

您已閱讀22%(343字),剩餘78%(124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