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金融業

中國金融業發展不足而非發展過度

馮明:金融創新過程中滋生了不少問題,但金融永遠是跟不確定性和風險相伴而生的,真正應該擔心的是金融業缺乏對風險定價的能力。

今年3月中旬以來,「一行三會」監管新政密集出臺。中國人民銀行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增速考覈。銀監會連發7份檔案,部署針對商業銀行「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的全行業大檢查。證監會收緊基金子公司設立門檻,提出資管業務的「八條底線」,完善保本基金風控指標和監管要求。保監會發文要求各保險公司清理規範通道類業務,防範監管套利,嚴格保險資金運用,並對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提出八大禁止情形。

金融監管風暴成爲二季度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一大主題詞。與此同時,金融監管引發廣譜利率上行,短期內對金融市場帶來緊縮效應,也導致實體企業融資成本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抬升。一時間,對金融行業的批評聲音不絕於耳,如金融空轉、資金脫實向虛、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效率等。本文意在梳理這些批評聲音背後的邏輯。

金融是連接儲蓄和投資的橋樑

您已閱讀11%(352字),剩餘89%(27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